《大众日报》报道:《职教大赛风采赛场之外亦精彩——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纪实》

发布日期:2014-07-11    浏览次数:

□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乔 蕾 任相梅

“也许我们曾经会因为进入职业院校而心存遗憾,但今天,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再也没有遗憾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张守山难掩激动。在刚刚落幕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张守山和他的同伴一举夺得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赛项的一等奖。今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派出7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用几十元钱办了10万多元的事

植物组织培养大赛的获奖选手孙鹏志最大的梦想就是建立自己的农村生态园:“我希望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毕业后回家乡建立起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园。”

筹备比赛时,最让孙鹏志和黄涛头疼的是原料的匮乏。赛事规定必须以马铃薯为继代苗接种,“马铃薯继代苗稀缺而昂贵,一个月下来就是10万多元,我们肯定承受不起。”指导老师李媛算了这样一笔账。为节省资金,他们在路边、山上、公园等地四处寻找替代植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油菜苗跟马铃薯继代苗最相近,可以做替代植物。就这样,每天两块钱的油菜种子解决了原料匮乏的难题。为了赶进度,他们放弃了节假日,天天泡在实验室里进行继代接种实验。

“只有心存善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中华茶艺技能竞赛过后,于洪宁对茶艺师又有了新的理解。做一名优秀的茶艺师,正是于洪宁、张乾、贾叶和史令慧等4个女孩的梦想。为了练好茶艺,她们每天坚持训练200多次。最终她们赢得了大赛二等奖。

为了一毫米,每天练7个多小时

获奖是荣耀的,但训练是艰苦而枯燥的。中餐摆台多达16项,且有严格的要求,仅以酒杯摆放为例,葡萄酒杯在味碟正上方2厘米,白酒杯在葡萄酒杯右侧,水杯在葡萄酒杯左侧,杯肚间隔1厘米,三杯成斜直线,向右与水平线成30度角。为了精确到毫米,摆台后杨雪都要进行测量纠正,“从餐具的摆台、测量到归位,每次训练都长达一个半小时。为了那一毫米,杨雪每天至少训练五次,哪怕闭着眼睛操作,误差也要控制在1.5毫米之内。那些杯子盘子有20多斤重,要端托着来回跑11次摆到桌面上。”指导老师宁双言谈间满是对爱徒的欣赏。最终,杨雪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回想起备战的那段时光,英文导游服务一等奖获得者李文娟坦言,她曾一度失眠,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上午写导游词,下午和晚上背诵,60篇导游词要烂熟于心,背诵还要声情并茂。重压之下的李文娟有一周时间会睡不着,在老师的鼓励和开导下,随着对内容的熟练把握,心态才慢慢放平了。从严格的选拔到苛刻的训练,再到紧张的比赛,李文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一等奖,并且得到了大赛裁判长的点评和表扬。

从连接电气线路、连接管道线路到调试运行,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比赛现场,陈爽和付瑞海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比赛任务,赢得三等奖。

团队,合作赢得精彩

今年,大赛增设了云安全、智能家居等涉及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赛项,应用电子专业的厉彦昭、张守山与段术鹏三位选手组队参加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的比赛,并拿下一等奖。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承载了他们太多的辛勤与汗水。

这一赛项涵盖6个环节,需要三人默契合作。每次训练要拧紧100多个螺丝钉,压线七八十次,在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停地弯腰捡拾,体力消耗极大。为了赶时间,别人两天练一次,他们一天练两次。回忆起备战的那段时光,厉彦昭感慨道:“我们每天早晨7点开始训练,到晚上10点多学生宿舍快要关门了才回去,指导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训练到深夜,为了共同的目标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有这样一支团队,我们再苦再累也感到快乐与充实。”

单承琳、王乐平和张刚因大赛的机缘第一次接触云平台。搭建云平台,需要执行上百个脚本,每个脚本又包含上百个执行命令。搭建之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熟悉磨合。每次模拟训练需要连续四五个小时精神高度集中的操作编程,稍有差错,系统就会崩溃,必须重新搭建。最终,三人通力协作获得大赛三等奖。

在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的创新茶艺环节,4个女孩和指导老师绞尽脑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肯定和否定中度过,非常痛苦难熬。”指导老师吴志刚、梁青说。在修改了七八十遍后,最终确定以“第20个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为契机选择环保主题“还未来一片绿”,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赴北京演出,获得好评。

智能电子产品系统工程实施大赛现场裁判对指导老师刘维东说:“你们的学生现场演示非常熟练,编程语言准确到位,技能方面就像一位熟练的老师傅!”赛项总指挥伸出大拇指称赞道:“日职是一匹黑马!”(发表于7月10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