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报道《执着追求谱写绚丽青春》

发布日期:2013-03-21    浏览次数:

本报通讯员 孙立伟

程兴,2005年7月毕业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同年9月,考入临沂师范学院;2007年9月,考取山东省“三支一扶”计划,在临沂市莒南县相沟乡人民政府服务;2009年9月,考进青州市新闻信息传播中心,在记者部工作;2010年11月,考取政法干警,在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定向培养;2012年7月,进入临沂市兰山区司法局工作。

母校,人生起航的地方

毕业八年,辗转多地,程兴的言语里饱含对母校的感念:“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想起我人生起航的地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提起三年的大学生活,程兴如数家珍。和其他同学一样,程兴在学院提供的各种宽阔、多样的平台上磨砺成长,学习科学实用的专业课程,品味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生活,参与严谨细致的学生会和班级服务,加入多样别致的社团活动。用心珍惜每一次参加活动、服务同学的机会,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做人的品格,积聚着做事的能量,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向内向、不敢说话的我,能去慢慢的尝试,能有一天天的改变,是母校‘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理念,老师们的不断激励和培养”。的确,正如程兴所言,在老师眼中,入学时的他,确实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乖学生”。至今,程兴也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口语课,当他走上讲台,张不开口、说不出话的无奈。当改变成为一种常态,发展自然成为一种必然。2005年毕业前,程兴收获了努力改变带给他的喜悦,顺利拿到了本科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走上了人生成长的另一座阶梯。

基层,镌刻着他的人生轨迹

在成长的路上,选择始终在面对。2007年,在临沂师院毕业前,面对是回家考取教师工作,还是响应国家“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程兴选择了投身基层志愿服务。在他看来,基层才是最大的学堂,服务才是最好的锻炼。

两年的基层志愿服务,他从党政办公室试用开始、从服务生做起。党政办事务琐碎繁杂、来人来访多、突发应急事务多、工作要求标准高,容不得一丝马虎。每天,他都要近24小时的岗位值守,白天忙于文件接收与汇报、来电来人接待、各类村务乡策的传达、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办公室日常事务,晚上转到办公室隔壁的“宿舍”值守“充电”,防汛期间还要做好深夜紧急通知的接收、汇报、下达。两年的时光里,程兴每天用握着一把拖把,拎着一把暖壶,守住一间办公室,守着一部电话,链接着一条机要内网,两次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机会,担负着一名基层卫生员、勤务员、接待员、话务员、机要员的职责,书写着零失误、都满意的服务工作,对本职工作的默默坚守和忘我投入,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2009年9月,在“三支一扶”结束前,程兴通过青州市事业单位招考,进入青州市新闻信息传播中心,开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手握人生第一份工作,程兴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继续提升自己,尽快适应工作。作为一名从没做过新闻的新人,报到两三天后就投入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采访报道。顶着一头雾水的他,只能白天多向身边的老师请教学习,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向新买的新闻写作技巧和案例方面的书籍要“口粮”。时政类新闻报道看似简单,却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和严谨性,来不得半点差错,他就从以前的老报纸、电视台报道中找线索,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政务报道的标准程序、规范语言,严格细致的完成每次报道任务。面对民生新闻,程兴更是有着一份韧劲,为了拍到建筑工人顶着瑞雪建设民生工程的照片,他迎着雪花、顶着泥浆、辗转爬到五楼的施工现场;为了记录环卫工人的美丽,他冒雨走到街巷按下感动的快门;为了捕捉菜农们收获的喜悦,他徒步穿梭于菜场和大棚。一年多的这种采访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走进街头巷尾,来到田间地头,收获新的磨练。

一年后,带着对工作单位的一份感激与愧疚,惜别一直关心、帮助他的领导和同事,通过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他毅然决定去济南参加两年的定向培养,并于2012年7月正式到临沂新岗位工作——— 兰山区司法局金雀山司法所,肩负起基层矛盾纠纷排查与化解、普法宣传与法律服务、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人员帮教与矫正等新责任。

一路走来,感恩常在,无论是活跃在大学校园,走在考试的路上,坚守在基层志愿服务的日子里,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在程兴心里,总有老师、同学、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回顾八年来的几次转型,程兴收获的淡定而坦然,他觉得在基层“接地气”最真、最实、最给力,是基层大课堂给了他成长的土壤。如今,心在基层多积淀、拼搏努力不放弃已成为他生活的自然状态,也是他最大的收获和成长。(《日照日报》2013年3月16日)